今天装修百科网给各位分享古代厨房用什么好看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代烹饪用具的称呼有什么?(古代烹饪用的器物)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古代烹饪用具的称呼有什么?
鼎(dǐng):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镬(huò):古代煮牲肉的大型烹饪铜器。三个足架空,可以燃火,两耳用铉(铜钩)和扃(横杠)抬举。
甑(zèng):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
甗(yǎn):古代蒸煮用的炊具。上下两层,中间有箅子,陶制或青铜制。
鬲(lì):古代炊器,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釜(fǔ):古代炊器。敛口圜底,或有二耳。其用于鬲,置于灶,上置甑以蒸煮。
古代放灵位牌的台子叫什么?
是叫香火桌放牌位的前面两腿要象大象的**。摆放神堂后边靠墙
古代皇宫的厨房叫什么
古代皇宫的厨房叫御膳房。
御膳房是清朝掌管宫内备办饮食以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务的机构,隶属内务府。
清朝,在内务府下设专门机构,管理皇帝、后妃及宫中其他皇室成员等人员的饮食及典礼筵宴等事宜。顺治初年,分别称为“茶房”、“膳房”。乾隆十三年(1748年),茶房、膳房合并为“御茶膳房”,其长官为管理事务大臣,由皇帝在王、大臣中特简。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在御茶膳房下设档案房,管理御茶膳房的题奏本章、文书档案事宜,其中的文书档案包括“膳底档”等。
御茶膳房的下属机构有膳房、茶房、肉房、干肉房,其中膳房、茶房各设有银器库。御茶膳房设总理事务大臣,无定员,下属人员有尚膳正、尚膳副、尚茶正、尚茶副、尚膳、尚茶、主事、笔帖式等。
扩展资料从“养心殿御膳房”可知,仅仅“养心殿”一个御膳房,为皇帝食用服务的人就有几百人之多。据史料记载,“养心殿御膳房”设有:庖长2人,副庖长2人,庖人27人,领班拜唐阿2人,拜唐阿20人,承应长20人,承应人44人,催长2人,领催6人,三旗厨役57人,招募厨役10人,夫役30人,这部分人为“承应膳差人”。
还有众多“司膳太监”,其名目和数额也十分可观;七品执守侍总管太监100人,抬水差使太监10人,专司上用膳馐,各官馔品及各处供献、节令宴席、随侍、坐更等事。
“天子”最怕死。所用的御厨、太监,虽经再三挑选,还是信之不过。为了防备在食物中下毒,皇帝经常采取“赏膳”、“尝膳”等办法,即在皇帝未吃之前,先赏给后妃一部分,或者让贴身太监先尝尝,然后再吃,吃时,也要用银盘子,象牙筷子检验一下是否有毒,方敢入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御膳房
有传统画证明中国古代也有推拉门吗?
四川的老建筑还有推拉门样式,但是跟日式不一样,是小木板卡在木槽里,可以拆卸的那种.因为不方便,翻修的古建筑已经舍弃了这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