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天酒店血亏5亿更换大股东,酒店业的“湘军”何以至此
2015年从广州回家过年。正好到衡阳时风雪交加。下高速夜宿衡阳华天,是人生中住店体验最差的一次。环境差,地毯虽然花色一样,但一块块拼接的,新旧成色明显,再就是薰死人的味道让人受不了,墙上的贴纸像拆迁房,,灯,桌椅板凳与床上用品比7天的还差。像是住在一个被拆迁房里。还有就是服务也差,住的行政套房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就是房间大点,其它都差。最搞笑的是48小时内服务台打电话给我,问我住的好吗……。我真的是无言以对……。不倒才怪
一是从上到下大多数管理者都是水平低,能力差,又没有责任心,反正企业经营好坏与己无关;二是经营设施老化,又无资金进行维修升级,星级酒店名不符实;三是市场竞争激烈,机制又不灵活。
股东一直姓国,没换过,只是找个儿子看盘而已。这个酒店集团在常态经营情况下都没怎么赚过钱,更不要说国八条**和当下的疫情非常时期。有句湖南老话叫“崽用爷钱不心疼”再贴切不过了,专业的事情没有真正专业去做,市场的事情机关模式去管,加上前几年的过分膨胀盲目扩张,债务比很难看!更不要说EBITDA了。这样的酒店集团赚钱是偶然的,亏应该说是必然的。如果是换了民企跟万达一样的早就断腕了!
历史上的毒气战有哪些战例
毒气战,又称化学战,是指在战场上使用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作为**消灭对方。该类**与核**、生物**同属“大规模**性**”,根据《日内瓦公约》属于被禁止使用的**类别。
据由130多个国家签订,于1997年4月29日生效的《禁止化学**公约》(CWC),将能够用于化学**,或可能被用作制造该类化学品的有毒化学制品,根据其用途和目的被分为三类:
一类物质:化学**以外的用途极少。可以用于研究、医疗、制药、化学**防御测试等目的。每年制造100克以上就必须向禁止化学**组织登记。一个国家被限于最多拥有1吨这些物质。例如,***与神经毒剂;
二类物质:有合法的小规模民用。此类物质的制造必须登记,禁止出口给非公约签署国。例如,硫二甘醇用于制造***,也用来作为墨水的溶剂;
三类物质:有合法的大规模民用。年产30吨以上的工厂必须登记,允许检查。限制出口给非公约签署国。例如,**,可以直接作为化学**,也是许多合法的有机化合物制造的前体;三乙醇胺用于制造***,也用于制造化妆品及洗涤剂。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5年春英法联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运河一带与德军展开绝战。这里就是著名的西线战场,英法联军凭借坚固的工事,与德军形成对峙局面。1915年4月22日深夜,*云密布,突刮东北风,德军在百余辆**的掩护下,向英法联军阵地缓慢推进。随着凌晨的到来,天蒙蒙亮起,英法联军这才发现阵地前黑压压的全是德军,慌忙使用各种*火猛烈反击。
德军看似招架不住,向后仓皇逃跑,数万名英法联军士兵跃出战壕、倾巢而出,追赶德军至一空旷地带。突然,几十架德军飞机蜂拥而至,在空旷地带上空投下无数**,**坠地后,并没有发出巨大声响,而是腾起无数黄绿色烟雾向四周弥漫,英法联军士兵吸入烟雾后,很快喉咙肿痛、呼吸窒息,紧接着口角出血、四肢抽搐倒地而亡。此时,位于西北高地的德军大*也不停的向该地带倾泻毒气*弹,很快英法联军一万余名士兵阵亡,其余大部分也丧失战斗能力,十公里长的阵地防线被德军轻松占领。这些毒气**就是德军使用的秘密**——氯气弹。
由于德军率先在战场上使用毒气弹,并取得了胜利,随后英法联军也研发使用。引起双方毒气弹升级竞赛,创造更多新型的毒气:***、**等用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共有五万余吨有毒化学制品用于战争,直接造成85000余人死亡,非致命性伤亡的约100万余人。二战后,绝大多数国家认识到化学**的危害性,也在谴责使用化学**问题上达成共识,并于1993年1月13日签订,1997年4月29日生效的《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及销毁此种**的公约》,是第一个全面禁止,且彻底销毁一整类大规模**性**并具有严格核查机制的国际军控条约,对维护世界和平、国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残暴的日本侵略者曾进行过多次毒气战,畜生般的行径,人神共弃,是精日分子永远无法掩盖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几年中,在石井四郎少将率领的日本731**,生化战的使用非常频繁。通常以炭疽,腺体和鼠疫的形式出现,而化学战包括催泪,烟雾和其他有毒气体。该项目的机械化性质使这两种策略在日本因1929年《日内瓦公约》而被禁止扩散。日军大本营在满洲和中国其他地区建有大型工厂。这些“死亡工厂”包括臭名昭著的731**,其开发目的是围绕化学和生物战进行研究和人体实验。
在组织严密的化学战**的推动下,日军在战争开始之后对中**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化学战。从1937年开始袭击上海开始,从1938年3月到1943年1月,总共使用了1100多种有毒气体。
“红蜡烛”被日本战斗**广泛使用,其中含有二苯基氰基,能导致呕吐。 1941年10月,日本士兵在宜昌使用**弹持续了四个小时,投下了三百多枚****。1943年4月29日,日本人还向中**队在中国中部湖南省屯尧的一次袭击中部署了有毒蜡烛。据报道,除呕吐外,其他化学战**还会引起严重的起泡和燃烧。
日本战俘说,他们作为生化兵提供有毒气体,在1943年的中国中部,日本**“经常”使用催泪**作为对付中**队的战术,士兵们还备有防毒服。在第39师团中,每个排有四个气瓶催泪**和四个防毒**。此外,**装备了装有窒息和起泡气体的气瓶。使用这种气体是每个日军基层指挥官都能做出的决定。
1944年在衡阳,日军使用的“大量毒气弹”,包括***和路易氏气,之后由美国陆军化学战军官调查,毒气受害者在*露的皮肤上留下灼伤和水泡。
以下是美国国家档案和技术管理局,关于1944年衡阳保卫战化学**使用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