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冷香丸制作过程如此复杂,作者到底想说什么 药店装修卧室推荐风格

2025-10-04bj03
导读《红楼梦》中冷香丸制作过程如此复杂,作者到底想说什么病出于心药治于外我们知道《红楼梦》第七回中讲,薛宝钗得了一种怪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病犯时会出现喘嗽...

《红楼梦》中冷香丸制作过程如此复杂,作者到底想说什么

病出于心 药治于外

我们知道《红楼梦》第七回中讲,薛宝钗得了一种怪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病犯时会出现喘嗽等症状。有一个和尚给宝钗个“海上仙方儿”,这种药就是“冷香丸”。也怪自打宝钗服用此药后,病也轻了,很是灵验。“冷香丸”难道仅是一味药吗?其真正的含义又是什么?

一、“冷香丸”是一味什么药?

1.、冷香丸”的秘方不是凭空出现的,从第七回薛宝钗的话中,我们可以得知:“后来还亏了一个癞头和尚,专治无名的病症,因请他看了……又给了一包末药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他说犯了时吃一丸就好了。倒也奇怪“,这倒效验些。”“冷香丸”的药方来自于一个癞头和尚手中,并且药效神奇,一吃就见效,可见此癞头和尚必定不简单。

2、中记载冷香丸是将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书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

3、关于“冷香丸” 的配方,作者说:“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为什么要白花之蕊呢?白,纯也,蕊,花之精髓也。这里是比喻癞僧、跛道所代表的纯洁、高贵的出世精神。牡丹、荷花、芙蓉、梅花又分别对映了春、夏、秋、冬四季。为什么还要历经此春、夏、秋、冬四季呢?因为只有经历世态炎凉,才能受到洗礼,精神境界才能提高。

二、宝钗的热毒是什么病?为什么吃了“冷香丸”就好了?

1、宝钗说她的病是自胎里带来热毒,只能用冷香丸去热毒。那么,宝钗这个热毒又是什么?而且是自胎里来的。她本意是告诉人们,她是个苛守妇德女规之人。对一些男女授受不亲的事,她看不惯。如当她着见宝玉去黛玉处时,就认为二人应该避嫌。又看见林小红与坠儿谈手帕之事时就认定二人是**狗盗之徒。说白了,在她心里宝玉是自己的,看到他和别人在一起,心里上火,不舒服。

2、但自从她吃了冷香丸后就好多了,各处都去。连***宝玉一男子居所也去。足以证明她的病症真好了。正是这个冷香丸应解开了她心性冷漠的病症,说白了就是种心病。心病除了,病也就自然好了。当然“冷香丸”只是个药引子,真正治好她病的是她自己。这是通过来贾府见了众多人与事,她的心病也开始化冻,不再固步自封。所以说她的悟性很高。适应性很强,转变也很快的。她迅速扭转并且适应了与贾府人交流的方式。

三、宝钗吃“冷香丸”还有其他寓意吗?

1.、我们从“冷香丸”的成份和配方来看,这“冷香丸”一方,医学书籍上未曾见记载过。其实,就是作者杜撰一种药方。反映出作者要告诉读者什么,这却颇有耐人寻味之处。

2、“冷香丸”,配方中最后还要“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若发病时,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这里”蜂蜜、白糖是一个“甘”字。而“黄柏煎汤”是一个“苦”字。这是告诉人们,人生不仅要阅尽世态炎凉,更需遍尝人间甘苦。

3、脂砚斋指出此处:“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钗。”“十二钗”者,泛指所有“薄命司”之女子也。这就是说,“冷香丸”,原来并不只是针对宝钗一个人的,是作者有意给小说中所有女性的良药。不幸的是,在“薄命司”的所有女子中,只有宝钗一人成功地接受了指点,而人格与精神的境界得以提升。注意,作者是用了“可巧”二字:“东西用料一概都有限,易得的,只难得‘可巧’二字。”

“可巧”二字,在这是指小说的许多女性中,只有宝钗能够超越尘俗。就是说只有宝钗的病能够治,而黛玉、凤姐等人的病则是不能治的。

4、所以说这个冷香丸就暗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最后结局。这四大家族犯的病是一样的,没有什么药来医治。就象小说中四大家族的核心人物的病是不能治愈的一样。他们的最后结局也就暗示了四大家族的最后悲惨的结局。

注:图片来自网络

红楼梦里,冷美人薛宝钗的冷,除了体现在姓氏薛(雪)上,还体现在蘅芜院雪洞一般的住所中,更体现在她所服用的冷香丸上。

冷香丸首次出现在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中,周瑞家的去找王夫人回刘姥姥来访一事,行至梨香院,和宝钗闲谈,因宝钗嗽喘病发,引出所服之药冷香丸,曹雪芹看似漫不经心地闲来一笔,其实大有深意。

曹公如此不厌其烦地详细描写冷香丸的制作过程,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呢?

一、富贵人家的精致派头

周瑞家的问候宝钗病情,询问所服何药及其制作方法,宝钗先是谦虚:“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接着便洋洋洒洒,气定神闲地介绍了冷香丸的制作过程。

“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

这还不够,最难得的是 “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

这分明是一场奢华无比的豪门生活秀,冷香丸所需的八种原料,不仅要春夏秋冬的各种白色花蕊,还要一年四季各节气的雨、露、霜、雪,花费的人力、物力十分可观,更难得是要时间都要可巧赶上,错过了一个环节就要再等一年。

难怪就连长了一双富贵眼的周瑞家的听了都叹道:“阿弥陀佛,真坑死人的事儿!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的呢。”

这样大费周章、费时费力的药丸也只有"珍珠如土金如铁”财大气粗的皇商薛家才能吃得起,这和后文中刘姥姥惊叹的要用十只鸡配的工序繁琐的茄鲞,以及宝玉病后吃的形式大于内容的荷叶莲蓬汤,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一方面是作者曾经亲历的少年真实生活的艺术加工,一方面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封建大家庭的富贵精致生活。

二、牡丹花王的身份象征

“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宝钗,生得肌肤莹润,容貌丰美,更兼气质典雅,品格端方,雍容大度,堪比花王。

而作为艳冠群芳的花王,最标准的配置就是宝钗的高级定制药丸——冷香丸,香为花香,采四时具代表性的花卉牡丹、荷花、芙蓉、梅花花蕊各十二钱,于春分时晒干入药,再经过多种繁复的手续制好,埋在梨花树下,供宝钗服用。

林黛玉吃的“人参养荣丸”,是为滋补身体的药丸,和宝钗去热毒的冷香丸功效正好相反,喻示两人截然相反的性格个性。宝钗的冷香丸象征了她统摄百花、尊荣无比的花王身份。

三、自然天性和封建礼教的博弈

宝钗和周瑞家的谈话中说到,服用冷香丸是因为她天生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虚火上延,易犯咳喘。这里的天生热毒,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宝钗与生俱来的自然天性。自然天性成了病,成了毒,让人不安恐慌,要靠吃药来压制,确实有些荒谬,可见封建社会对人,特别是对于女性的**和戗害。

热需要冷才能压下去,冷香丸喻示着禁锢思想、压制天性的封建礼教,作者不厌其烦的描述冷香丸制作的繁复过程,正是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礼教的繁文褥节和严苛刻板。

和封建礼教温情脉脉的表象一样,冷香丸无论从名字还是制作都显得特别唯美——采四时之花卉,集天地之精华。但是无论从色泽上、名字上、还是功效上来说,冷香丸都和冷字脱不了干系,这也正反映了摧残人本性的程朱礼教的冷酷无情。

周瑞家的问这病发作起来觉得怎么样,宝钗道:“也不觉甚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就是在这日复一日的一丸丸的冷香丸的压制下,宝钗的自然天真的少女天性冷淡了,消失了,成了藏拙守份、谨言慎行、恪守妇道的封建闺阁的代表人物。

作者:拈花一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红楼梦》第七回,给出了薛宝钗所吃冷香丸的配方组成:

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天晒干,和在末药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天降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将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里,埋在花根底下……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无一味不是冷、苦、寒。

薛宝钗有病,这病是从娘胎里带出的一股热毒,怎么办呢?需要用极寒之物来压制。

你可曾见过薛宝钗有过一次不适?这不过是曹公的障眼法,他真想表达的是:薛宝钗的本性里,同样有着少女的天真烂漫,可她认为这是不好的,是需要压制的,是要扼杀的,工具就是封建社会灭绝人性的等级、伦理和价值观。这些东西在曹雪芹看来,就是冷酷无情的风刀霜剑,在宝钗这里,化作了冷香丸。

宝钗以及宝钗的冷香丸,至少有三大寓意。

【一】

宝钗病发时,吃一丸就好了。什么叫病发时?

其实就是宝钗人性的本真、可爱或者流露出真性情真感情的时候,就是人性本真闪耀的时候,宝钗还是有着不少这样的时刻的。比如她的亲和力,比如她的情难自禁,再比如她卓越的才华。这时候就要压制了,就要克制,否则她不就成林黛玉了吗?薛宝钗不允许自己偏离了封建主流价值观的轨道,她会立刻反思、修正和强迫自己回到正轨上来。就守拙了,连读书都危险,因为思想复杂了,容易移了性情,所以不光她自己,她要求湘云、黛玉、香菱也要以针黹为重是正经。

此谓病发,那就吃一丸冷香丸。

【二】

《红楼梦》非常重要的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一回,可以看作是小说的主题性总纲,这个总纲有一个意向性的内容,就是给出薄命司里金陵十二钗统统都是悲剧,这个悲剧在这一回也有具体的载体,即各种宝林株树之油所制的“群芳髓”;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酿成的“万艳同杯(万艳同悲)”;仙花灵叶上宿露所烹的“千红一窟(千红一哭)”。

群芳髓、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说白了,就是金陵十二钗册页上所有女子的共同的命运的总概括,这是太虚幻境的表达。到了现实中,这个载体就变身成了冷香丸。是残酷的封建礼教、封建等级制度、封建伦理道德,也就是所谓的主流价值观,正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制造者,是根源所在。

【三】

芙蓉、梅花、牡丹、玫瑰、茉莉、桃花、荼蘼花、木樨……大观园里各种的姹紫嫣红,是盛放的青春,是一众千姿百态的青春少女。每一个姑娘也就代表着一种花语,比如探春是玫瑰,晴雯是木芙蓉。可她们所有人,被酿成了群芳髓,烹成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杯。也被*制成了冷香丸。如果这个药让贾赦贾政吃,让王夫人吃、让贾雨村吃,我们都还可以理解。可偏偏让薛宝钗这个美丽、博学、才具出众的少女吃,更加令读者痛心,薛宝钗,她自觉自愿的维护和践行那个吃人都不吐骨头的腐朽的所谓主流价值。

冷香丸里,有一味白牡丹花蕊,也就是薛宝钗自己。在面对个人**之意识、个人精神之舒展和个人幸福之追求时,薛宝钗立马就变身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她为掌权者开脱罪责,冷酷的对待弱小者的尊严和生命,教导脱轨的或有苗头的宝玉、黛玉、湘云、香菱、岫烟等人。在她的冷静、冷酷、无情里,她不自觉的也戕害着自己。她所维护的正统是冷香丸作用下的宝钗,她喜欢宝玉追求宝玉的本情是她的本心,这二者严重矛盾而永不可调和,她的手段,在一个觉醒了的生命宝玉面前,完全不起作用,她所维护的主流早就烂透了,灭亡是唯一的结局。

薛宝钗,她在贾宝玉出家,四大家族覆灭后,悲惨的走向生命的终点,终究成为了冷香丸的一部分。

本文链接:http://www.bblw.cn/zxbk/73460.html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