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装修百科网给各位分享古代厨房用什么菜系做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的八大菜系是哪八种?以及它们的产地,特色各是什么?(中国八大菜系的主要特点各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国的八大菜系是哪八种?以及它们的产地,特色各是什么?
中国八大菜系:鲁、川、苏、浙、粤、湘、闽、徽。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由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习俗尚好有关。鲁菜菜系是由济南,青岛和胶东部分地方风味组成。味浓厚、嗜葱蒜,尤以烹制海鲜,汤菜和各种动物内脏为长。代表菜:油爆大哈、红烧海螺、糖酥鲤鱼。川菜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其发源地是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四川菜系有成都、重庆两个流派。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著称。代表菜:宫爆鸡丁、一品熊掌、鱼香**、干烧鱼翅。苏菜即江苏地方风味菜。江苏菜系是由扬州、苏州、南京地方菜发展而成。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代表菜:鸡汤煮干丝、清炖蟹粉、狮子头、水晶肴蹄、鸭包鱼。浙菜以杭州、宁波、绍兴三种地方风味菜为代表,成名较早。浙江菜系由杭州、宁波、绍兴等地方菜构成,最负盛名的是杭州菜。鲜嫩软滑,香醇绵糯,清爽不腻。代表菜: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叫花鸡。粤菜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粤菜菜系有广州、潮州、东江三个流派,以广州菜为代表。烹调方法突出煎、炸、烩、炖等,口味特点是爽、淡、脆、鲜。代表菜:三蛇龙虎凤大会、烧乳猪、盐局(左加火旁)鸡、冬瓜盅、古老肉。湘菜即湖南菜,是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地区和湘西山区等地方菜发展而成。湖南菜系是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的。注重香辣、麻辣、酸、辣、焦麻、香鲜,尤为酸辣居多。 主要代表菜肴:“腊味合蒸”、“东安子鸡”、“红椒酿肉”、“红烧寒菌”、“葵花虾饼”、“冰糖湘莲”、“酸辣笔筒鱿鱼”等。闽菜历来以选料精细,刀工严谨,讲究火候、调汤、佐料,和以味取胜而著称。代表菜佛跳墙、荔枝肉、沙茶面等。徽菜的起源于黄山麓下的歙县,即古代的徽州。代表菜:葫芦鸭子、符离集烧鸡。
民国时期也有八大菜系,跟现代有何不同?
由清初的【四大菜系】至清末再增加四大菜系,形成并流传至今的【八大菜系】。这些菜系的省份、地区一直没变,但菜肴食材的搭配、加工、烹制,由古代到现代肯定不会一成不变。
中国各地烹饪分类?
广东菜简称粤菜,是中国著名八大菜系之一。由广州、潮州、东江客家菜三种地方菜构成。而三支 地方菜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广州菜是粤菜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味美色鲜、菜式 丰盛而赢得“食在广州”的美誉。广州菜有三大特点: 一是鸟兽虫鱼均为原料,烹调成形态各异的野味佳肴; 二是即开刀、即烹和即席烹制,独具一格,吃起来新鲜 火热;三是夏秋清淡、冬春香浓,深受大众的喜爱。潮州菜是在广东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潮菜主要以 海味、河鲜和畜禽为原料,擅烹以蔬果为原料的素菜, 制作精炒,加工多样。可分为炒、烹、炸、焖、炖、烧 、烤、焗、卤、熏、扣、泡、滚、拌,刀工 讲究,汤菜功夫尤深,其中以清炖、红烧、汤泡最具特 色。东江菜又称客家菜,用料以肉类为主,原汁**, 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焗见称,尤以砂锅菜见长。做法上仍保留一些奇 巧的烹饪技艺,具有古代中原的风貌。四川菜简称川菜,是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历史悠久,风味独特,驰名中外。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川菜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南北菜肴之长及官、商家宴菜品的优点,形成了北菜川烹、南菜川味的特点,享有“食在中国,味在 四川”的美誉。川菜讲究色、香、味、形,在“味”字上下功夫,以味的多、广、厚著称。川菜口味的组成,主要有“麻、 辣、咸、甜、酸、苦、香”7种味道,巧妙搭配,灵活 多变,创制出麻辣、酸辣、红油、白油等几十种各具特 色的复合味,味别之多,调制之妙,堪称中外菜肴之首, 从而赢得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称誉。川菜在烹调方法上,善于根据原料、气候和食者的要求,具体掌握,灵活运用。38种川菜烹调方法中,现在流行的仍有炒、煎、炸、烧、腌、卤、煸、泡等3 0多种。在烹调方法中,特别以小煎小炒、干烧干煸见 长。川菜与四川风景名胜一样闻名于世,扬名天下。山东菜简称鲁菜,是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也是黄河流域烹饪文化的代表。山东菜可分为济南风味菜、胶东风味菜、孔府菜和其他地区风味菜,并以济南菜为典型,煎炒烹炸、烧烩蒸扒、煮氽熏拌、溜炝酱腌等有50多种烹饪方法。济南菜以清香、脆嫩、味厚而纯正著称,特别精于制汤,清浊分明,堪称一绝。胶东风味亦称福山风味,包括烟台、青岛等胶东沿海地方风味菜。该菜精于 海味,善做海鲜,珍馔佳品,肴多海味,且少用佐料提味。此外,胶东菜在花色冷拼的拼制和花色热菜的烹制中,独具特色。孔府菜做工精细,烹调技法全面, 尤以烧、炒、煨、炸、扒见长,而且制作过程复杂。以煨、炒、扒等技法烹制的菜肴,往往要经过三四道程序方能完成。“美食不如美器”,孔府历来十分讲究 盛器,银、铜等名质餐具俱备。此外,孔府菜的命名也极为讲究,寓意深远。江苏菜简称苏菜,以苏州和扬州菜为代表,是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江苏的历代名厨造就了苏菜风格的传统佳肴,而古有“帝王洲”之称的南京、“天堂”美誉的苏州及被史家叹为“富甲天下”的扬州,则是名厨美馔的摇篮。江苏菜系正是以这三方风味为主汇合而成的。概括起来,江苏菜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因材施艺,按时治肴;二是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等烹饪方法,且精于泥煨、叉烤;三是口味清鲜,咸甜得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四是注重调汤,保持原汁。其中南京刀工细腻,火工纯熟,菜肴滋味醇,兼有四方之美,适应八方口味,尤以鲜香酥嫩取胜;苏州菜口味趋甜,以烹制四季佳蔬、江河湖鲜见长;扬州菜史称淮扬风味,刀工精细,火候精微,色调清新,造型别致,突出主料,强调本味,清淡可口,适应面宽,尤以擅长制汤而著称。浙江菜简称浙菜,是浙江地方风味菜系。浙江是江南的鱼米之乡。浙菜发展到现代,是精品迭出,日臻完善,自成一统,有“有佳肴美点三千种”之盛誉。归纳起来,浙菜有如下几大特征:一是用料广博,配伍严谨。主料注重时令和品种,配料、调料的选择旨在突出主料、增益鲜香、去除腥腻;二是刀工精细,形状别致;三是火候调味,最重适度;四是清鲜嫩爽,滋、味兼得;五是浙菜三支,风韵各具。浙江菜主要由杭州、宁波、绍兴三支地方风味菜组成,携手联袂,并驾齐驱。杭州素有“天堂”之称。杭州菜制作精细,清秀隽美,擅长爆、炒、烩、炸等烹调技法,具清鲜、爽嫩、精致、醇和等特点。宁波地方厨师尤善制海鲜,技法以炖、烤、蒸著称,口味鲜咸适度,菜品讲究鲜嫩爽滑,注重本味,用鱼干制品烹调菜肴更有独到之处。绍兴菜品香酥绵糯,汤浓味醇,富有水乡古城之淳朴风格。福建菜俗称闽菜,以福州菜为代表,素以制作细巧、色调美观、调味清鲜著称。福建菜以海鲜类为主,口味方面则咸、甜、酸、辣具备,咸的调味品有虾酱、虾油、豉油等;酸的有白醋、乔头等;甜的有红糖、冰糖等;辣的有胡椒、芥末等;香的有红糖、五香粉、八角、桂皮等。福建菜对清汤的调制特别讲究,一般都以油鸡、火腿、蹄膀为用料。方法是先用小温火将油鸡、火腿、蹄膀等熬出汤汁,并过滤;另将生鸡骨斩碎,加水和盐调和,放入汤内,继续用小温火边烧边搅匀(又称吊汤),然后再过滤一次,便成为莹洁鲜美的清汤,用来调制菜肴,对色、香、味均有帮助。福建菜也有煎、炸、炻(如煮)、烤、炖、拌、醉、卤、扒、糟、煨、扣、溜、炒、熏、焖、扛、腌、炝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糟,有扛糟、炝糟、爆糟、炸糟之分。湖南菜又称湘菜,由于湖南民丰物博,向称鱼米之乡。湖南菜以腴滑肥润为主,多将辣椒当主菜食用,不仅有北方的咸,也有南方的甜,更有本地特色之辣与酸。香、嫩、清、脆是其特色,所用材料以新鲜、价廉物美为原则。湖南菜特别讲究原料的入味,技法多样,有烧、炒、蒸、熏等方法,尤以“蒸”菜见长。最为精湛的是煨,原汁**。且刀功精妙,形味兼美,菜肴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湖南菜的特殊料有豆豉、茶油、辣油、辣酱、花椒、茴香、桂皮等,使湖南菜增色不少。湖南菜以辛辣著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的辣椒。湖南人对辣椒“宠爱有加”,几乎吃什么都放辣椒。湖南的辣椒也特别辣。徽菜是安徽菜的简称,又叫皖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安徽风味,主要由皖南、沿江和沿淮三方菜式组成,其中以皖南菜为代表。皖南菜源于古微州府,即今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黄山脚下歙县一带;沿江菜系指合肥、芜湖、安庆一带的地方菜;而沿淮菜则由蚌埠、宿县、阜阳等地方风味构成。三支徽菜各有千秋,丰富多彩。但归纳起来,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就地取材,以鲜制胜。徽地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就地取材使菜肴地方特色突出并保证鲜活。二是善用火候,火功独到。根据不同原料的质地特点、成品菜的风味要求,分别采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调。三是娴于烧炖,浓淡相宜。除爆、炒、熘、炸、烩、煮、烤、焐等技法各有千秋外,尤以烧、炖及熏、蒸菜品而闻名。四是注重天然,以食养身。徽菜继承了祖国医食同源的传统,讲究食补,这是徽菜的一大特色
官府菜十大奢华菜?
中国顶级官府菜大全孔府菜
孔府菜历史悠久,烹调技艺精湛,独具一格,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典型官府菜。其烹调技艺和传统名菜,都是代代承袭。世世相传,经久不衰。孔府菜的行成,主要是由于孔府的历代成员,秉承孔子食不厌精 ,烩不厌细的遗训,素精饮馔。对菜肴的制作极为考究,要求不仅料精,细作,火候严格,注重口味,而且要巧于变换调剂,应时新鲜,以饱其口福。自西汉以来,随这孔子后裔政治地位的升迁,至明、清时期,衍圣公曾官居一品,班列文官之首,享有携眷上朝之殊荣,皇帝朝圣,祭祀活动频繁,皇室的成员每次来曲阜,必以盛宴接驾。至于高官要员的纷至沓来,孔府也要设高级宴席接风。
孔府菜用料极其广泛,高至山珍海味,低到瓜,果,菜,椒或山林野菜 等,都可烹制出佳蔬美味。孔府菜做工精细,善于调味,讲究盛器,烹调技法全面。 孔府菜的命名极为讲究,寓意深远,有些系沿用传统名称,此类多属家常菜;有的取名古朴典雅,富有诗意。

孔府菜共有菜点200多款,内容有“六艺礼宾宴”、“孔府素宴”、“孔子礼乐宴”等,其宴饮程序的安排,宴饮风格以及酒、茶的配备,反映了中国官府宴饮的风貌,是官府美食的生动再现。其代表菜品有:一卵孵双凤、诗礼银杏、孔府八珍、孔门牛排、尼山踏青、霸王别姬、麒麟御书、带子上朝、八仙过海闹罗汉、孔门豆腐:孔府饭菜、孔府煎饼、三色冷面等。

孔府菜讲究“色、香、味、形、气、意、疗”。其中,意指的是孔府菜的荣华富贵、诗礼传承、寓意吉祥等。比如孔府菜中的‘诗礼银杏’,就极具文化内涵。《诗经》中有孔子问儿子学诗、学礼的故事,为纪念此事,后来在明清时期建造了诗礼堂,堂前有两棵宋朝银杏树,诗礼银杏一菜由此得名。

再如孔府菜中的经典之作‘带子上朝’,也是有典故的。1894年,慈禧太后做寿。当时的75代衍圣公夫人带着76代衍圣公等人进京给慈禧拜寿,这道孔府菜由此而名。该菜用莲子和五花肉制成,将五花肉切成丁,用勺子取食时,莲子朝上,寓意‘带子上朝’。孔府菜传达的不仅是一种菜品,更重要的是它的饮食理念和饮食文化。传统的孔府菜世代相承,由此成为中国饮食界中经历年代最久、文化品位最高的食馔体系。尤其是孔子的文化形象始终闪烁在孔府菜的核心区域,吸引着中**的饮食情结。谭家菜谭家菜讲究意境和菜品的融合,其作为一种官府菜能流传下来实属不 易。在20世纪初,京城最出名的三大私家烹饪:军界的"段家菜"、财政界 的"王家菜"、银行界的"任家菜"都随着官府老爷的盛衰而起落,最终灰飞 烟灭。而谭家菜,这个清朝官僚家庭产生的私家菜却由于独树一帜的色、 香、形等特点得以扎根京城。
谭家菜产生于中国清朝末年的官人谭宗浚家中。谭宗浚父子酷爱珍馐 美食,谭家女主人都善烹调,而且不惜重金聘请京城名厨学艺,不断吸收 各派烹饪名厨所长,久而久之,独创一派谭家风味菜肴。由于谭家菜选料 考究,制作精细,尤其重火功和调味的工艺特点,深受各界食客的赞赏与 推崇,当时作为一种家庭菜肴就已闻名北京。以后由于谭家官运不佳,家道中落,不得不以经营谭家菜为生,从而使得谭家菜得以进一步发展。

由于谭宗浚是同治二年的榜眼,因此谭家菜又称“榜眼菜”。谭家菜烹制方法以烧、炖、煨、靠、蒸为主, “长于干货发制”,“精于高汤老火烹饪海八珍”。在融合了东西南北、官府市井的烹饪技法后,自成一派,从而创立了中国菜肴的一个巅峰,与“孔府菜”、“随园菜”并称为中国三大官府名菜。

梁实秋在《鱼翅》中写道:“谭家住在西单一个普普通通的宅院,每天只做两桌菜,提前十天预订。最奇怪的是每桌要为主人谭君留出次坐,表示他不仅仅是生意人而已,也要和座上的名流贵宾应酬一番。”除此之外,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便是无论吃客有多大的权位,都需走进谭家门来吃谭家菜。曾有很多名流在京城请客,希望谭家厨师能出 “外会”,均遭到拒绝。尽管如此,谭家菜仍然风闻千里,达官贵人都争相定位,当时社会上流传:“戏界无腔不学谭(谭鑫培),食界无口不夸谭(谭家菜)”。
谭家菜的菜品有四大特点:一是选料考究;二是下料好;三是火候足;四是慢火细做,追求香醇软烂。 在烹调中往往是糖、盐各半,以甜提鲜,以咸提香,做出的菜肴口味适 中,鲜美可口,无论南方人、北方人都爱吃。一般人对于谭家菜的向往都是从那桌中外驰名的燕翅席开始的,这道宴席仅鱼翅就有十几种做法,其中又以黄焖鱼翅为上乘。随园菜随园菜得名于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著《随园食单》,这是一部记录各种美食,但又不是菜谱的著作,它记载了中国从14世纪至18世纪中流行的300多种南北菜肴饭点,自山珍海味到小菜粥饭,再到美酒名茶,它的地位也就差不多是吃货界的圣经而已。
该书所载名撰以当时的南京特色风味为主,兼收江、浙、皖各地风味佳肴、特色小吃,以及当时的名酒名茶,共计326种,以选料严、烹饪精著名。其代表性菜肴有:酱炒甲鱼、白玉虾圆、火瞳鱼翅、雪菜汤鳗、白鹭蓝天等。
袁枚33岁时弃官退隐,买下随园,从此随园除了论文赋诗,以文、酒会友外,还增加了菜园等诸多功能。“除鲜肉、豆腐须外出购买外,其他则无一不备。树上有果,地上有蔬,池中有鱼;鸡凫之豢养,尤为得法;美酿之储藏,可称名贵;形形**,比购之市上而更佳。”

随园菜讲究中庸调和,不激不厉,以“味要浓厚,不可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为境界,“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这是随园菜真正的精髓。
东坡菜
我国菜系无论四大八大,率皆以地名命名,唯独东坡菜最为特殊。顾名思义,凡以“东坡”二字来命名的菜肴就一定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苏东坡先生有关。苏东坡不仅是著名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食家。
苏东坡的诗词流传甚广,但影响后世最为深远者,也许却是他的美食。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位文人像东坡居士这样好吃的,直到目前,各省以「东坡」为名的菜谱,诸如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酿、东坡甜藕、东坡烧卖、东坡鲈鱼等至少有三、四十种。
官府菜流派诸多,又以“东坡菜”的大众知名度为高。东坡菜最大的特点是打破菜系的地方划分原则,依东坡学士的经历言传而自成一系。现在酒店、饭馆还留有菜名较为行销的东坡菜里均有东坡先生的诗句予以佐证。例如:东坡肉-「不可食无肉,无肉使人瘦」;东坡黄鸡-「黄鸡白酒云山约,此计当时已浩然」;东坡鲤鱼-「擘水取鲂鲤,易如拾诸途」;东坡黄鸡粥-「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等等。
云林菜
所谓“云林菜”,起源于元代画界四家之一倪瓒。倪瓒,擅长以水墨画江南景色,题画最常用“云林”两字,因此而得“云林先生”之号。云,高远。林,高洁。倪瓒也的确是一位高洁之士。

名士往往有些怪癖,倪瓒不仅画风独树,还拥有异于常人的性格,更有超乎常人的感观味觉,因而成为一代“好食”之士。倪瓒贡献的“云林菜”与他的画卷一样,独步一方。倪瓒毫不讳言对饮食甚有兴趣,正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他的饮**神,与他的艺术理论是共通的。
我国古代真正有水准的文人菜谱比较少,而倪瓒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倪瓒撰写了一部饮食著作,反映了当时无锡的地方饮食风俗,叫《云林堂饮食制度集》,里面收录了大约有五十种菜肴和面点的制作方法。其中有不少菜如“烧鹅”、“青虾卷”、“川猪头”、“新法蟹”、“雪庵菜”等,都独具风味,颇为后世称道。有些菜肴的制法一直传到现在,甚至传到日本。这部著作反映了画家的美食情怀,菜谱都以菜品命题,每道菜都详细记述原料、配料和烹饪方法。
直隶官府菜
直隶官府菜从明朝萌芽、清朝兴盛到新时期的复兴,历经600多年,被称为中国官菜的“活化石”。直隶官府菜系是在吸纳中华饮食文化、京师满汉全席等皇帝御宴及江浙菜、安徽菜等地方菜特色的基础上形成的,无论菜肴还是小吃、主食,都具备了一定的独到风格,尤其是菜肴的结构和筵席形成了一定格局。自从清代以来,直隶官府菜迅猛发展,形成了我国北方菜肴的主要代表之一,成为河北菜肴的主要起源地和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保定府官衙众多,以直隶总督为代表的历代官宦为享乐和应酬,极为重视饮馔,府中多讲求美食,并各有千秋。直隶官府菜来自于民间,形成于官府,升华在宫廷,长此以往,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宫廷菜的“直隶官府菜”雏形。
从风格上看,直隶官府菜系肴属中性咸香型,以鲜嫩爽滑、醇厚悠香为主,讲究口味绵长醇厚、原汁**、咸淡适宜、色味型俱佳、清鲜醇三香融一,同时不拘一格,口味多样,南北适宜,在注重“色、香、味、形”的同时,又增加了“料、器、养”的特点,也就是原料考究,器皿精美,营养丰富。

直隶官府菜讲求美食,各有千秋,至今流传的有李鸿章烩菜、乾隆皇帝与鸡抓白菜、乾隆皇帝与鸡里蹦、慈禧与“阳春白雪”、直督方观承与荷包里脊、曾国藩与曾蹦鱼、曾国藩与锅包肘子、曾国藩与国藩代蟹、相先生豆腐、袁世凯与清蒸炉鸭、总督豆腐、古莲花池与芙蓉鸡片(芙蓉鱼片)、直隶海参、直隶全爆、黄袍豆腐、侉炖鱼、南煎丸子、桂花鱼翅、芴板干贝、夹板鱼肚、西法鹅肝、玉带鱼卷、慈禧槐茂太平菜等。一道道的精美的“直隶官府菜”配以一个个兴味盎然的直隶历史典故,使直隶官府菜走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成都官府菜
成都为历史名城,西蜀首府,是旧时代达官显贵、文化名流会聚之地,这些人对衣食居处都极为讲究,尤其对烹调技艺的追求,更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因而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川菜历史中,官府菜占有重要地位,这是舌尖上的乡愁,也是巴蜀文化更深层次的含义。

成都官府菜讲求用料精细准确,严格以传统经典菜谱为准,其味温和,绵香悠长,是川菜中清淡高档菜的代表。“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御府养生菜”,代表菜如香橙虫草鸭、醪糟红烧肉、刘公雅鱼等等。一些达官贵人常对一菜一肴反复研究,务求制作出他人不能烹调的独家风味,有些经典之作,常须经数日之筹措及秘不告人的制作程序才能成菜,因而公馆内的某些菜品精美绝伦,堪称绝唱。

陕西官府菜
“相府唐博庭院深,玉盘金盏列八珍。更闻丝竹伴莺语,疑似烧尾宴和春。”陕西官府菜,源于周,兴盛于汉唐,经宋元明清不断演化发展,直至民国时期,由陕西蓝田一代名厨李芹溪先生整理发掘而成,历经陕西三代大厨传承至今。
陕西官府菜在制作过程中,有很多独特的技法,如刀工中的整料出骨、各种花刀(菊花花刀、麦穗花刀、佛手花刀、兰花花刀)及其混合使用;瓢工中的“花打四门”“飞火炒菜”“大翻”;制汤技术和烹调中的煨、炝、烀、烩、酿、熘等,都为达到其独特风味——“淡烂”,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口味淡而不薄、口感形整而烂,是官府菜有别于其它流派的最大特色。

陕西官府菜,选料精严,花色众多,风味突出,营养丰富,烹法多样,华丽典雅。整套宴席包含游尝、茶点、宴饮、侑乐、果盘等内容。在菜品的制作上,保留传统的制作技艺,确保一菜一型,一型一味;每套食单中的主菜是由多种原料组合的菜肴,头菜基本都是由山珍海味或三种以上的山珍海味菜品组成;上菜时,遵循一马二驾、一主二仆的原则,主要是鱼翅,顺应下来是虾仁、酿发菜等等;每道菜品的盛装器皿,华贵典雅;造型别致;每道菜点,不但是一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的佳肴,更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