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装修百科网给各位分享唐夜和凌云厨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空负凌云万丈志全诗?(空负凌云万丈志,一生襟抱未曾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空负凌云万丈志全诗?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唐·崔珏《哭李商隐其二》(第一个字应是"虚")这首七律诗是为悼念李商隐逝世而作的,这是这诗的首联。这两句赞扬了李商隐具有凌云志,万丈才,抱负宏伟,惋惜他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作者把这层意思表现得跌宕顿挫,曲折有致,收到一唱三叹的效果。李商隐有“凌云万丈才”,但却“虚负”,没有施展的地方,展示了朝廷的不识才,不用才,此是一层转折;他一生怀有抱负,为之奋斗不息,但却“未曾开”,没有实现,此又一层转折。层层转折中,表现出崔珏的痛惜。
直到凌云始道高全诗?
是“直待凌云始道高”。意思是: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出自《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小松【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全诗如下: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译文如下:长满松针的小松树长在深草丛中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诗人出身寒微,虽满腹才华却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正如诗人自己,正是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诗情与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首诗里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赏析: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