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管厨房叫什么?(古代的人管厨房叫什么)

2025-05-25bj03
导读今天装修百科网给各位分享古代大厨房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代的人管厨房叫什么?(古代的人管厨房叫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

今天装修百科网给各位分享古代大厨房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代的人管厨房叫什么?(古代的人管厨房叫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古代的人管厨房叫什么?

庖。

庖拼音:páo,注音:ㄆㄠˊ,部首:广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8画,四角:00212

结构:左上包围,电码:1647,区位:6650,统一码:5E96

笔顺:丶一ノノフフ一フ

释义:

1、厨房:庖厨。

2、厨师:庖人(厨师)。庖丁。名庖。庖代(替人处理或担任事情。亦称“代庖”)。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庖代

替别人做他分内的事。

2、山庖

即山厨。

3、远庖

远离厨房。

4、庖子

厨子。

5、庖正

掌管饮食之官。

古代厨房一般称为什么?

关于古代厨房的称呼一般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 厨,庖屋也。根据成语“庖丁解牛”一词可以看出,庖丁就是厨师的意思,那么庖屋就是厨房的意思。
二.古代贫困人家只在堂屋烧饭,没有专门的厨房,所以只把灶台称之为“堂前”,富裕家庭的厨房称为“居灶君”,在军营里则称为“伙房”。
三.古代,人们多把办食事的 厨房设在正堂之东,因此也叫“东厨”。三国时期的才子曹植在《当来 时大难》诗中说:“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樽办东厨”。不仅活着的时候,居宅是如此安排的,死后的墓室也是如此设计的,甚至连祭祀死者的祠堂中的庖厨图也是处在东壁的位置。

古代皇宫的厨房叫什么

古代皇宫的厨房叫御膳房。

御膳房是清朝掌管宫内备办饮食以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务的机构,隶属内务府。

清朝,在内务府下设专门机构,管理皇帝、后妃及宫中其他皇室成员等人员的饮食及典礼筵宴等事宜。顺治初年,分别称为“茶房”、“膳房”。乾隆十三年(1748年),茶房、膳房合并为“御茶膳房”,其长官为管理事务大臣,由皇帝在王、大臣中特简。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在御茶膳房下设档案房,管理御茶膳房的题奏本章、文书档案事宜,其中的文书档案包括“膳底档”等。

御茶膳房的下属机构有膳房、茶房、肉房、干肉房,其中膳房、茶房各设有银器库。御茶膳房设总理事务大臣,无定员,下属人员有尚膳正、尚膳副、尚茶正、尚茶副、尚膳、尚茶、主事、笔帖式等。

扩展资料从“养心殿御膳房”可知,仅仅“养心殿”一个御膳房,为皇帝食用服务的人就有几百人之多。据史料记载,“养心殿御膳房”设有:庖长2人,副庖长2人,庖人27人,领班拜唐阿2人,拜唐阿20人,承应长20人,承应人44人,催长2人,领催6人,三旗厨役57人,招募厨役10人,夫役30人,这部分人为“承应膳差人”。

还有众多“司膳太监”,其名目和数额也十分可观;七品执守侍总管太监100人,抬水差使太监10人,专司上用膳馐,各官馔品及各处供献、节令宴席、随侍、坐更等事。

“天子”最怕死。所用的御厨、太监,虽经再三挑选,还是信之不过。为了防备在食物中下毒,皇帝经常采取“赏膳”、“尝膳”等办法,即在皇帝未吃之前,先赏给后妃一部分,或者让贴身太监先尝尝,然后再吃,吃时,也要用银盘子,象牙筷子检验一下是否有毒,方敢入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御膳房

古代称厨房为什么

厨房 kitchen一词,来源于拉丁词coquo,即“cook(厨师)”。古代称厨房为“火房”或“火灶”,皇宫内称“御厨”。其主要功能就是做饭及用餐。

古代厨房一般称为什么?

关于古代厨房的称呼一般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 厨,庖屋也。根据成语“庖丁解牛”一词可以看出,庖丁就是厨师的意思,那么庖屋就是厨房的意思。
二.古代贫困人家只在堂屋烧饭,没有专门的厨房,所以只把灶台称之为“堂前”,富裕家庭的厨房称为“居灶君”,在军营里则称为“伙房”。
三.古代,人们多把办食事的 厨房设在正堂之东,因此也叫“东厨”。三国时期的才子曹植在《当来 时大难》诗中说:“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樽办东厨”。不仅活着的时候,居宅是如此安排的,死后的墓室也是如此设计的,甚至连祭祀死者的祠堂中的庖厨图也是处在东壁的位置。

古代皇宫里的所有宫殿包括厕所、厨房、卧室等的名称是什么?

中国古文中对房子的称呼应该最为丰富的,不同的用途也不同的叫法,在中国的园林建筑中发挥到了极致,亭、台、楼、阁、舫、廊、轩、榭、厅、堂、馆。文人*客对房子的需求,已经上升到了身份标示、情趣品味的情感阶段。

亭: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榭:(高台之上的房屋,泛指楼房);楼堞(城楼上的矮墙)。又指有上层的车船,其上层也叫楼。厅:聚会或招待客人的大房间。堂:正房,旧时官府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馆:招待宾客居住的房屋。楼: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 。阁: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廊: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的有顶的过道。舫:有房屋的船。

午门:立诏、刑罚、彰显皇威的地方.

太和殿:供朝拜庆贺和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

中和殿: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

保和殿: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

太和门、乾清门:御门听政.

乾清宫:皇帝的寝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

坤宁宫:皇后的寝宫.

钟粹宫(咸阳宫):皇太子寝宫.

养心殿:皇帝临时休息而设的宫殿.

承乾宫(永宁宫):贵妃寝宫.

延禧宫(长寿宫、延祺宫):没有注明,但不会是妃嫔的居住之地,在此不远是*才的出入宫廷的大门.

景阳宫(长阳宫)、景仁宫(长宁宫)、永和宫(永安宫)、永寿宫(长乐宫)、翊坤宫(万安宫)、储秀宫(寿昌宫)、启祥宫(未央宫)、长春宫(永宁宫):嫔妃居住地

延庆殿:立春时,皇帝在这儿九叩迎春为民祈福.

英华殿(隆禧殿):明代每年万寿节、元旦于英华殿作佛事,事毕之日有人扮作韦驮,抱杵面北而立,其余僧众奏诸般乐器,赞唱经文,并于当晚设五方佛会.每逢夏历四月初八“浴佛日”,供糕点“大不落夹”200对,“小不落夹”300对,供毕分别赐予百官.

寿安宫(咸熙宫、咸福宫):是皇太后及太妃、嫔居住地

慈宁宫:为皇太贵妃所居

武英殿:帝王斋居、召见大臣,崇祯年间皇后千秋、命妇朝贺仪也在此举行.明代于武英殿设待诏,择能画者居之.

文华殿:“经筵”前祭祀孔子,文华殿在初建时是太子们的正殿,后来由于几位太子年纪很小,不能处理政事,所以在嘉靖十五年正式改作皇帝便殿.

南薰殿:上徽号、册封大典前,阁臣率中书于此撰写金宝、金册文.

斋宫: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礼前的斋戒之所.

乾西五所、乾东五所:皇子居住地.

奉先殿: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

本文链接:http://www.bblw.cn/zxbk/61500.html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