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装修百科网给各位分享厨房灶王贴在哪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灶王爷贴在哪个地方好(灶王爷贴在哪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灶王爷贴在哪个地方好
灶神之职原是主管人间的饮食制作。约在东晋前,灶神又有了监察人间罪恶,掌握一家寿夭祸福的职能。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的称:「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大约成书於元明之际的《东厨司命灯仪》中有句称,「灶神职重,秉下民倚伏之权」,「在天为七元之使者,递日奉万事于宸庭」,「迭主阴阳,虽善善恶恶,均在修为;然是是非非,必恭记录。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中国是信奉多神的国家,在中国古代人们信奉的众多神灵中,灶神在民间的地位是最高的。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流传着“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俗谚。孔子在向其弟子解释人们“媚于灶”的原因时指出:“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见《论语·八佾》)也就是说,如果不讨好灶神,他就会向上天告你的恶状。由于人与天帝无法沟通,所以,天帝那儿只能任凭灶神胡言乱语,凡人“无所祷也”。灶神告什么状,天帝就会给你定下什么惩罚。葛洪《抱朴子·微旨》说:“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一百日也”。也就是说,谁要是得罪了灶神,严重的要少活三百天,轻微的也要少活一百天。
早期的灶神产生于人们对火的自然崇拜。在秦代以前,祭灶就已成为国家祀典的“七祀”之一了。到了汉代,祭灶又被列为大夫“五祀”之一,并且灶神也被人格化,并被赋予新的功能。《太平御览》卷一八六引《淮南万毕术》就说:“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郑玄注《礼记·记法》也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这说明,至少在汉代,灶神已成为督察人间过错,专向天帝打小报告,说人坏话的神了。
古时祭灶不分身份的贵贱、高低,上至皇宫、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对灶神都是毕恭毕敬。据有关资料记载:每年腊月二十三,清朝皇帝例行在坤宁宫大祭灶神,同时安设天、地神位,皇帝在神位前行九拜礼,以迎新年福禧。祭灶这天,坤宁宫设供案,安放神牌,神牌前安放香烛供品,殿廷中设燎炉、拜褥。像民间一样,在灶君临升天汇报工作前,要用粘糖封住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胡说八道。祭灶时,宫殿监奏请皇帝到坤宁宫佛像、神像、灶君前拈香行礼。礼毕,宫殿监再奏请皇后依次向灶君等神位行礼。
灶王爷爷贴在什么地方
一般贴在灶的旁边,如你的灶是西向,背面有墙,就贴北面,以此类推。但贴灶王象有个最大的忌讳就是不能贴得太高,一般贴不要超过1米的位置。
灶王爷又称灶君,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民间传说灶神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因贫而死;玉帝哀怜而封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派到人间督善,负责管理各家灶火。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天汇报,除夕日返回人间。
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因而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
给灶王爷爷上供是上新灶王爷还是上旧的?
新灶王爷和旧的灶王爷都应该烧香,但是期间要相隔七天。今天(小年)晚上九点至十一点期间要在佛龛上烧三炷香、上贡品(贡品中要有一盘糖),并在香燃烧到一多半的时候(还剩1/3)将旧灶王爷像取下放入一个瓷盆或瓦盆中,并伴随着香烟将其烧掉,而且这时你也不要管它,等明天早晨烧火做饭前将他清理干净就可以了。这叫“灶王爷上天”。新灶王爷像要等到年三十晚上年夜饭前贴上去,同时上香、上贡品而且不能停,要连续烧到接年饺子吃完都不能停。其实年三十晚上放鞭炮的环节过去就叫“接神”,所谓接神就是接灶王爷。